Posts from June 2021

再思灵修的意义

灵修就像减肥食谱一样,坊间流传的款式很多,但真正减肥成功的却很少。坊间流传各样灵修方法——默观灵修、诗歌灵修、集体灵修、晨更灵修;林林总总的灵修书籍每月更新,还有【灵修大师】来港、都市灵修课程等等。然而,改变灵修方法似乎没有为信徒灵命带来整体的改善,大部分信徒反倒长期活与灵修不足的罪疚感之下,走不出其困窘。因此,对于灵修,有两点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一、灵命不是灵修的积累总和 【灵修】里面的【修】字指涉【成长进步】。然而,【修】字却往往让人误以为灵修是【灵命的修行】或【修炼】,误以为【灵命】就是基督徒的武功内力,【灵修】就是锻炼内功的修行方法。然后,按这逻辑推论下去:牧师、传道人就是道行高深的灵命高人;夏令会、退休会就是往深山作特别修行;多买几本灵修书就是认识多几种武功心法,有助功力大增。总之,教会全民大练功,灵修越多,灵命越高。在此,【灵修越多】当然是好事,因它代表对上帝的听从,愿意恒常读经与祈祷;追求【灵命越高】也是对的,因圣经教导我们追求成长。但是,把【灵修越多】与【灵命越高】两者紧紧拉在一起,甚至等化两者的话,就有点危险了。 不错,【灵修】与【灵命】具有正面关系,但是灵命却不是【一加一】累积下来的资产。灵修一百次的人是否比灵修九十次的人灵命好?信主三十年的属灵前辈,是否比刚信主才学习灵修一星期的初信者属灵一点?信主灵修了四十年的人,一旦离开了上帝,我们可否仍说他的灵命【烂船总有三分钉】?不是的,圣经告诉我们,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灵命——与上帝亲密的关系,并非我们拥有的资产,它不是我们的质素,它不能保障我们日后不会软弱失败。相反,一个人此刻的软弱,亦不能阻碍他下一刻立即与上帝处于最亲密的关系。 有人可能问,圣经不是说:“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三十三25)吗?这经文所讲的,不是【日子有功】的道理,而是说:虽然时间流逝,但因着主的恩典,力量仍能保持。它所指的正是相反的道理:“上帝的恩典如何,你所得得力量也如何”。【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如何】恰好反映出吧【灵修】看为【灵命修炼】得毛病:灵命不是个人藉着灵修的努力所得的成果或成就,不是灵修次数越多,属灵境地就按次递增。相反,我们的灵命——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必先建基于恩典。由于它先建基于上帝与我们不离不弃的关系,所以我们只能每天重新回到起点,再次两手空空的拥抱天父。基督徒的灵命不是长年累月拥有着的修行成果,而是相反,它是每天早晨新的恩典,是永远只能重新在起点得着的终点。 若我们从福音书细看基督徒的灵命——人与耶稣基督的关系,它是一个【全有或绝无】(all or nothing)的概念,要么仍在圈外,要么就立即进入完全的恩典里: 基督徒的灵命是什么? 它是归家浪子从一无所有,刹那间投进父亲的紧紧怀抱; 它是耶稣十架旁那认罪的强盗,此刻与主共进乐园里; 它是税吏痛悔的祷告,【自卑的必升为高】。 若我们以为自己能藉着个人的努力,就能筑起整个与上帝的关系,我们岂不变成浪子故事里向父亲讨价的长子?岂不变成站在税吏旁边,自夸【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的法利赛人?因此,要亲近上帝无需十年八载修行的累积,你何时恳切真诚地来到上帝面前,何时就与这天地万物的主宰处于最接近的位置。哪怕是一个甚少灵修的小兄弟,半年没有回教会的【忙羊】,一个软弱犯罪的基督徒,只要他真心愿意再次来到上帝跟前,说:“父啊,我愿来就近你!”他就立即与上帝筑起最亲密的关系。是的,这关系是最亲密的,不是因着他的敬虔,而是因为这是藉耶稣基督所建立的关系,是基督在十架下单方面所订立永远的约。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 二、灵修是对上帝早已建立之关系的回应 然后,或许你会问:“那么,我灵修干嘛呢?” 我们需要灵修。因为灵修是上帝为我们建立只关系的具体回应。当我们发现自己处身于上帝所建立的恩典关系时,我们愿意听从祂,我们愿意来亲近祂,我们愿意在生活中聆听祂的说话,以祷告来寻求祂。换句话说,灵修不是要筑起与上帝的关系,而是刚好相反,是回应这段早已建立的关系。 最直接的例子:一位两个月没有灵修的小兄弟,有一天再次拿起圣经来灵修,在灵修中他重新得力,然后在团契向人分享他的灵命回升了。其实,不是【因为他灵修了,所以灵命好了】,而是【因着灵命好了,所以灵修了】。所谓【灵命好了】的意思,是他再次意识到自己的软弱,意识到自己生命中不可能没有上帝——就在此刻的缺乏,就在此刻的软弱,他再次投靠天父的怀抱,并因此立即处身于上帝早已建立的完美关系里,并且他的灵命在恳求与倚靠中再次被更新了。然后,在天父上帝的怀抱里,他作出一个听从的选择——他选择打开圣经灵修,向天父说话,听天父说话。 因此,灵修是一个祈求。在此,不是指灵修其中一个环节是祈祷,而是它本身就是一个恳求:基督徒深知自己不能独力维持与上帝的关系,所以选择来到天父上帝面前,求祂帮助。若我们说灵修是与天父会面,这会面必然无可避免地暗示着我们的缺乏,揭露我们的软弱——谁不是如此呢?天父与儿女的关系本身就指着一种供应与缺乏、纠正与犯错的关系。在缺乏中我们寻求祂,在失败中我们仍然尽力听从祂,来到祂面前,再次求祂帮助。 有时候,当我们得到一份礼物,我们只把它放在一角,没有真正享用过——原因不是我们轻看这礼物,而是刚相反,我们把它看得过于贵重,不敢随便拆开来使用。其实这是可惜的事,因这样反倒白费了馈赠者的心意。 灵修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份礼物。 陈韦安【关于基督徒,我们说的其实是……】241-248页

主日教~主日学

从来都觉得【星期六上主日学】是个极大的奥秘——正如吃菠萝包吃不出菠萝一样。当然,谁说主日学一定要在星期日举行呢?中环广场不正正在湾仔吗?不过,虽然如此,我可以肯定,世界上第一个主日学真的在星期日举行的。告诉你一下【主日学】的历史吧。其实,主日学是基督教会大约二百多年前的发明。最原始的【主日学】(Sunday School) 始于一七八五年的英国。顾名思义,【主日学】名副其实是一所星期日的学校。当年教育仍未普及,主日学的设立是为了帮助童工 (Working Children) 在工余时间接受基本教育——教导他们写字、读书以及圣经。后来,大概过了一百年,教育成为了基本人权,儿童不再需要星期日的学校,【主日学】就逐渐成为教会的教导事工。【主日学】更成为教会事工。 你有上主日学吗?你知道吗?教会的传道人不知多么费尽心血,举办那么多课程、颁发那么多证书、设计那么多学分,就是吸引你出席教会的主日学。苦口婆心的。或许你从来都不喜欢读书,或许你已放下书包多年,或许你会问:“读了这么多年书,为何仍要在教会读书呢?”如此坚决拒绝学习的决心,实在是铁一般的坚定。 然而,我们仍要回到一个严肃的神学问题:基督徒为什么要学习呢? 从神学的角度来看,【基督徒】本身已经暗示了学习。所谓【基督徒】,就是学似基督、跟随基督、效法基督的人。所以,谁是基督徒,谁就已经在学习。另外,基督徒的另一个身份是门徒。所谓【门徒】就是【学生】的意思。耶稣是门徒的老师,门徒是耶稣的学生。这大概已经一早设定好。由此可见,基督徒要学习,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可能没有任何学习的动机,但是,我告诉你,【基督徒】这身份本来就已经是一个学习动机。 因此,【学与教】是教会里面必然存在的关系。正如先前所说,教会里面所有人都是学习的人,所以,既然有学习的人,就必然有教导的人。不过,这种【学与教】的关系也不只建基于学习的需求,而是具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神学理据——教导是必须的。留意,是【必须】不是【必需】。教会里面有教导的行为,正正本于耶稣基督的大使命:“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二十八19-20)。教导源于上帝的命令,学习也是如此。正如圣经说:“上帝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弗四11)。【教师】本来就是上帝为教会赐下的恩赐和职分。因此,教导不是可有可无的,学习也不是自然而然的。在教会里面,从来没有人的信仰生命是自学得来的。这不是轻看你的自学能力,而是你必须被教导。教导不是一个满足学习需要的权宜之计,而是从上帝而来的教会关系。 这【教与学】的关系,清楚的表明在保罗对提摩太的叮嘱上,保罗对提摩太说:“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二2)在此,我们看见最少四重【教与学】的关系: 一、第一重关系是保罗与提摩太的关系。保罗说:“你(提摩太)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教与学】首先出现在保罗与提摩太的关系中——保罗教导,提摩太学习。 二、然后,保罗吩咐提摩太不要停止在学习的阶段,更要将他从保罗所学到的向【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分享。这是【教与学】的第二重关系——提摩太教导,【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学习。 三、然后,【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从提摩太身上学习以后,他/她再去教导别人。这是【教与学】第三重关系——【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教导,那另一个【别人】学习。 四、由此,我们能够再推想,那个【别人】,再按着前人老师的吩咐,再把他所学到的来教导另一个【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这就是【教与学】的第四重关系。 如此说来,教会的【教与学】关系一直延续下去,直到现在。所以,严格来说,我们都是保罗的徒弟。当然,保罗的教导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得(加一11)。因此,我们都师承耶稣基督,是耶稣基督第N代的入室弟子。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会的必然关系——你要么是一位主日学学生,要么就是一位主日学老师。不过,再老师与学生之间,我认为还是做老师为妙——不是因为做老师高人一等,不是因为做老师较快乐——而是,教导永远是学习的最佳方法。没有一个人知道所有事。我自己作为神学院的老师,往往从预备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教导别人的人,永远是收获最丰富的人。 若然你自觉不是老师,你仍然可以是一位学生——没有实际的学分,没有承认的学位,参加教会的主日学,最后可能只会得到一张永喷墨式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土炮证书——你都不知道要不要留住它。不过,这又何妨呢?尽管如此,学习动机仍然是存在的。 我们的学习动机只有一个,充分的一个:上帝就是我们的学习动机。 陈韦安【关于基督徒,我们说的其实是……】10-16页

真实的团契

我常常怀念中学时候的团契。还记得当年,中六,因着同学邀请,第一次上教会。星期五的晚上,一个圆圆的圆圈,一起祈祷,一起安静。在这小小的圆圈里,是一个祷告,一份关爱,一份坦诚的欢乐。这个圆圈,叫做【团契】。在这小小的圈内,我遇见了神。从此,每个星期五晚上,我就一直来到这个圆,没有停止聚会过,然后蒙召、奉献、读神学。这一个圆,改变了我的人生。如今,仍然记得在这个圆内的笑声,多少个满足的晚上,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流泪,一起吃、喝、玩、乐。 是的,团契离不开吃、喝、玩、乐。【打边炉】更可算是教会团契十大必做活动之首。甚至夸张一点的说:一个从不打边炉的团契,情况跟从不查经的团契一样严峻。 早期教会的信徒同样如此。圣经说:他们【恒久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徒二42)其中【彼此交接】一词,就是【团契】的意思。与其问:早期教会的团契生活是怎样的呢?倒不如说,【团契】就是这个信仰生活的全部。圣经说:“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上帝,得众民的喜爱。”(徒二46-47)他们就是聚在一起。他们每天在殿里面,同时,他们每天都一起在家里。他们敬拜上帝,同时,他们一起过着彼此交接的团契生活。信仰与生活不可分割。 事实上,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从来都离不开与人的关系。团契的奥妙之处,就是让人在生活表面的属世事务中不知不觉酝酿出从上帝而来的神圣之爱——明明我们只是在打边炉,我们彼此之间却建立出一份从上帝而来的神圣之爱。 因此,团契从来都不只是教会的事工。不错,教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团契——每个礼拜一次、隔礼拜一次、每个月一次的。这些【团契聚会】,都是人为的安排。然而,内里的【团契关系】确是神圣的真实。因为,真正的团契,是在基督里连结成为祂的身体,并在基督的爱里实践出祂的身体。所以,真正的团契,若它真正活出成一个真实的团契,它就不只是一个【教会事工】,而是神圣奇妙的一刻。 怎样才能活出一个真正的团契呢?一点也不容易。因为这不是两三个人能够做到的事。它,需要团契内每一个人一起的做出以下的两件事: 一、真实的参与。 团契是一个连于基督的【可见群体】。若团契是在基督耶稣里的连结,这个连结不是抽象的。若【在基督徒里】是一个客观事实,这客观事实需要真实的联系、实质的参与、真正深度的认识。弟兄姐妹就是要【走在一起】。不是人为的结合,不是带动机的友谊(尽管是良善的),不是教会策略的考量,只是单纯的走在一起,常常见面,一起吃饭,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分享生活。因此,见面时间不够多的团契,说不上是团契。 二、分享与付出 分享自己的心,分享自己的软弱,分享自己的爱。团契是一个全盒,每个人一点一滴的付出,就能结出美妙丰富的收获。我们在团契中只能藉着付出自己来得着收获。就此而言,团契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重点不是团契的聚会时间、地点、内容,而是在团契中的付出。爱的付出。付出不只是单方面的,而是彼此的。我们在团契中得着爱的方式,就是透过自我的付出。付出自己的时间,付出自己的心思,为别人多走一步,才能得着团契的爱。 若一个团契各人都能做到以上两件事情,一个真实、神圣、美妙的团契就会出现。团契相聚的一刻,成为了一个Magic Moment。它是一个Magic Moment,因为它是时间线上经历永恒的一刻。这个圆,这个在地上的圆,虽然是短暂的,虽然是有终结的一刻,但它却让我们初尝将来永恒连结的滋味。 因此,拥有真正团契的基督徒是幸福的。 我中学时期的团友都长大了。有的转了教会,有的离开了香港,有的成为了传道人。现在,有时会想起这事,心想:拥有一个如此快乐的团契,谈何容易呢?一班人,一个地方,一个时刻,聚在一起,每次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都在主里常新的,今日的我,不可能是昨日的我,昨日的我却遇上昨日的【你们】,一个上帝的命定、一个时机、一次巧合、一刻奥妙的团契,它,只能【再】聚,不能【重】聚。它是一个Magic Moment。 如今期望的,就是他日我们在天堂里团契聚一聚,同一班人在天堂打打边炉,唱唱团歌,背背团训。(每位收费HKD20) 陈韦安【关于基督徒,我们说的其实是……】210-215页